我知道你的明白,淺聊「認知基模」


我知道你的明白,淺聊「認知基模」《應該和 IT無關的媒體與傳播》-3

上一篇我們談到傳播時需要有基本的定義,今天就來聊聊為何定義永遠不同的成因,其實就是來自於每個人的「認知基模不」同。認知基模,這是個認知心理學的名詞,顧名思義是一個人認知時做為參照的基本資料庫,有在資料庫裡的東西才認的出來,才能下定義及判斷。

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大家都有一個不同的資料來儲存自出生以來的所有記憶及經驗,如果用佛教的角度來看,認知基模就類似「識田」是一個提取資料用的資料庫。這些資料是用來讓人辨認出事物及分析判斷用的,也就是資料比對及參照啦~ 所以各種工程師一定不陌生才對 😛 face3.

資料庫就需要輸入資料,人類的認知基模可以輸入資料的方式非常多,佛家說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就是在說人類所有的感觀都是資料輸入的來源,除了直接的身體感觀就是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教育、經驗等等這些人生過程的差異,所以每個人都不可能相同,即使基因一樣的雙生子也會因為經驗不同發展出不同的認知基模,反過來說,生活背景及經驗越相似的人,認知基模就會越類似,這表示他們做出相似的判斷及反應的機會比完全不同認知基模的人來的高。

因為認知基模涉及的變因太多,所以每個人都不一樣,只能勉強分辨出一群比較同質的族群,所以在 UX 使用者經驗的設計上,十分需要使用者訪談的調查,因為設計師不可能完全的涵蓋及設想到其他群體的需求,他們的問題很可能在你的資料庫裡完全沒有任何記錄,比如身障者在使用電腦時的需求,你可能完全想不到,或者色盲的人無法看出你圖表設計的差異,甚致是對顏色有不同社會概念的人,也許會對你使用紅色書寫他的名字感到暴怒,很多時候並不是使用者太笨,而是認知基模完全不同造成的。也因為超然及全面的理解他人不可得,所以我們會需要做使用者訪查,以求能取得一個較全面的使用者認知。

除了知道「認知基模」的定義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性,隨著不同的基模大家慣於提取的內容也會不同,而且被重覆提取的內容會被加重記分,下次碰到類似情況時,被提取過的內容會優先出現。像是有看第四台的人,看到蟑蜋會很自動的將之代換成小強,然後會把很多生活的情況用星爺的名句來替換,生活中的慣用語及地方習俗、人文風氣的養成等等,都是從最微小而直接的,每個人日常接觸的一切來形成。

於是偏見及刻版印象也是這樣形成的,所有你輸入進資料庫的東西都會對資料提取的速度及容易度造成影响,所以有句話叫 非禮物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就是為了要避免在自己的基模裡輸入不洽當的東西,像常聽到國罵,講話時就會無意識的用他X的當問候語,表示親切了 😛

那麼,我們知道有基模的存在後,是否言行都要小心免得不小心被污染了?
佛家是這麼認為的啦~ 不過暗月流的想法則是,一旦我們認知到根本及基模的形成情況之後,我們就可以抽離自己用第三者的方式去觀察,這樣一來就可以比較客觀的去解釋許多行為,讓自己不會流於習慣或自動化的思考及行為,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能保留自己的理性及相對客觀 XD

所以我們在接受資訊或是待人接物時,就可以觀察自己的行為舉止是由自於什麼原因,家教、媒體、社群壓力? 分辨了之後就有機會再度思考及取捨自己採取的行動了 =W= /


About chibc

chibc《暗月之鏡》 從高中網路開始普及就開始成為重度網路使用者,早期主要活動集中於巴哈姆特。
G+ CHIBC

看完有什麼想和版主講的,沒有就留個「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