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吵死人的屁孩還有不管的家長」
早上看見一篇故事,他在國外的電車碰到一對父子,屁孩到處吵到處叫還撕人報紙,父親居然都不管教,他見大家敢怒不敢言,就出言要那位父親管管孩子,此時那名男子終於抬起茫然的雙眼對他說:「管管孩子… 對,我是該管…. 那個….我老婆和孩子的媽剛才在醫院裡走了,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作者說他當下感受到「典範轉移」
對,我不認識這個詞所以去 google 了 XD
wiki說是 「典範轉移(英語: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或思角轉向,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美國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孔恩(Thomas Samuel Kuhn)的代表作之一《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
嗯,有點難懂? 其實就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了,如果你把看事情的角度及出發點當成一個參照物(也就是典範),你就可以大概知道他用這個詞是想講什麼,只是一般人不會用這麼學術的詞在講不同角度看世界。
類似的故事我好像以前在侯文詠寫的文章裡看過。(不確定是他寫的 XD)
說一天他碰上一個口氣差、服務態度不好的人,心裡想著怎麼有人這麼差勁,這個人不能交往之類的,隔天發現是因為對方的父親過世了…
同一個情境,補上對方的背景和故事,你評判這個人是不是好人的標準就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脈絡」。
大部分的事情都有前因後果,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故事,所以單一事件其實不容易馬上幫一個人下人格評論,所以溫和一點的人會希望大家預設其他人的態度不佳或是某些情況背後有他生命故事上的原因。
要求人們要溫柔同理或是慢一點、理清楚些再生氣。
我同意這個觀點但要加些但書 XD
溫柔同理及包容大度是件雙向的事情,因為他有情緒你也有情緒,沒道理他不能控制情緒而你永遠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XD 當然,對自我要求及嚴格是種人格修養,不過一味的退讓很容易把自己悶成憂鬱症 XD
直爽表達自己看法而不那麼在意別人想法的人活得比較自在。
在經過一陣子的無限包容他者以致自己鬱悶的時代之後,我現在的作法是看心情調適,我知道對方可能有背景原因,在我心情好能承擔的時候,我會去溫柔同理,但在我自己狀況差的時候,我做的是暫時性的封鎖並築起自我保護的牆。
不管是做什麼角色,我現在認為能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去照顧別人,而不是一味的退讓或包容,太極端的作法會容易失衡,這種微妙的調整我覺得是一種生命的藝術 XD
因為有讀過書的人進來回文,所以臉書同串必記錄 XD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06794056178915&set=a.309560225902302.1073741827.100005449817335&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