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用過去畫恐龍的方式,只看骨架而不考慮其他的話,天鵝畫出來會變成這樣。
皮像縮膜一樣緊貼在肌肉上,沒有皺摺、毛髮或羽毛。
這會是對狒狒的想像,把這種生物當成某種殘暴有利齒的怪物。
這是河馬,如果你沒有考慮肌肉,只看骨架的話。
而大象、斑馬、犀牛都會變成這種怪模怪樣。
如果我們是幾十萬年後的外星人,而我們只看骨架在想像畫圖,就會把現代生物畫成完全不像的樣子。
C. M. Kosemen 是個恐龍迷,他指出有些主流媒體對恐龍的想像還有過去畫出來的想像圖,都沒有把恐龍當成是一種活生生的生物。
相反的,主流把恐龍畫成只知道攻擊、殘暴、整天像瘋了一樣的追殺人類,而不是正在吃飯、睡覺或求偶打砲…
所以他們在 2010年開始, 用更科學方式來重新「想像恐龍」
如果你看著現代的火雞、光看骨頭是看不出來羽毛及肌肉的樣子,但我們可以利用科學的知識知道他的後代是鳥類,然後用更接近他們後代的樣子、習性去重新想像遠古的祖先樣貌。
如果你是未來的畫家,只看見孔雀的骨架,如果能畫得出來這樣的孔雀,大概會被以為咯了不少 LSD
於是他們就開始試著想像更生活化的恐龍模樣,他們其實跟貓差不多大,有羽毛
可能像這隻鳥一樣有鮮豔的頭冠,只是這些軟組織不會變成化石而己。
畫家試著用科學線索去重新畫出更有可能的生物樣子,可能有毛、尾巴上有豪豬刺,臉可能更呆一點…
有了更多生物的背景資料,比如後代是鳥,住在森林裡、食性等等,就能透過這些線索畫出「新恐龍」他可能像鳥一樣有肉冠、有保護色…
知道他像鯨魚一樣是濾食性生物,藝術家畫出來的預測圖,就和後來挖到的真實樣子越像。
1928年的科學家 william beebe 想像了始祖鳥可能的樣子,四肢都有羽毛,後來再出土的化石也符合了他的想像。
所以,就算我們無法真的知道恐龍長什麼樣子,但藝術家和科學家合作,還是能透過對這些生物的了解,搭配畫出最有可能的樣子。
雖然不知道毛色,但能推論在森林的、水邊的保護色可能是怎樣,知道其後代,可以從鳥類的現況去回測他們的祖先。
我們還畫了作愛的恐龍,也許他們就需要這麼長的弟弟才能辦事,不然背上有一堆刺要怎麼辦?
畢竟在非洲,有些大象也都會跑去上河馬,大自然是很奇妙的。
全文編譯自 http://progressvideo.tv/videos/re-imagining-dinosaurs-through-intelligent-speculation-c-m-kosemen-tedxmadrid?fbclid=IwAR0zVg1s0Cg0TfNY3dRw0kK2I4lJDGFjum6S6aqhrgtj9E-yGkrsG23wq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