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5


掙女權是掙男人的自由

掙女權是掙男人的自由 關於女權,我國中時困擾過裙子,我曾經喜歡裙子,5歲時因為天冷要脫下美麗的白紗連身裙而嚎啕大哭,死命也要保住自己的長髮,因為被奶奶一刀剪斷而傷心不己 但是我討厭當時社會對女性的限制,我的心渴望自由 所以,我脫下了裙子,停止小學在樓梯間轉圈圈飛起的裙襬 切斷一部分我身為女性的喜悅,就在我長夠大知道社會整體怎麼看待女性的時候


課綱微調是不是一件重要的事?

我認為改課本是大事,課本裡教的會成為多數台灣人未來的共同價值觀 我臉書上的串,討論人渣文本在蘋果的投書: 人渣文本:他們打算讓孩子們全變成王炳忠 會認為「課綱微調」這件事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從小接觸的東西會變成你的知識基礎 這個知識基礎並非不能改變,只是想改比較困難而己,如果沒有多元教育的背景或朋友、社群的話,課本裡寫的東西就會變成你認知的事實 而你認知的事實會影響你對世界的態度及判斷 人的抉策很多時候不是依照對錯在執行,更多是跟隨彼此的關係、親疏遠近、好感度、親近度才是抉策最重要的依據 所以改變用詞及觀點,當然不可能達到洗腦的效果,但是會建立一個影響的基礎,一定機率的成為一些人一生的認知,如果沒有接觸到新的說法的時候 新聞裡講到誹謗、誤傳及更正資訊時,有一個數據顯示,一個錯誤的資訊散佈程度如果設定為 100%,那麼更正資訊的擴散及認知只有會 30%不到,顯示你想要更正或改變一個認知的困難度


失言背後的歧視,我們想要什麼未來?

上次討論過「歧視」這個話題,究竟什麼樣的情況下構成「歧視」? 歧視和偏見的界線在哪裡,歧視、偏見有沒有道德問題? 更多時候,多數人沒有發現自己的生氣、覺得不合理的原因是來自於自己的「價值觀」及「道德判斷」,只是很自然天生的認為「理所當然」 其實這些「理所當然」來自於個人從小的教育及生活經驗,所謂的背景 人不一定有察覺到自己是特別的,或者自己所處的群體是特別的,此時將自己的價值判斷套用到全世界,就是第一個偏見相關討論讓人糾結的地方